就在溫暖四月天的下午,長江商學院MBA的同學與若水來一場社會企業分享交流。
在若水分享社會企業的想法及做法時,可以看出中國朋友對於這樣一新穎的概念都抱持著極大的關注和好奇。盼望社會企業的種子也能在對岸漸漸萌芽。
以下就是來自長江商學院朋友Coco的分享: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當第一次聽到“若水”這個機構的名字,就不禁想起這句話。而當我們踏入若水門口的小石子鋪滿的庭院,進入我感官的這人,這景也是一派春風拂面。
我們的訪談在一片輕鬆友善中進行,“小石子”(若水撿到的流浪狗)會在某些人發言後也叫上幾聲以總結陳詞,整個座談持續了3個多小時,卻是意猶未盡。我眼中看到的是一批優秀的成功人士的生命另一篇章的開始;我心中感受到的是一腔年輕而和善的若水之心。無論他們的實際年齡有多大,他們始終傳遞著一份旺盛的生命力,一份因公益而燃燒卻不熾熱灼人的向心力。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對“若水”最好的詮釋。
還有一點一定要提的是:建議志願者平臺。就像人才招聘網一樣讓有意願服務的志願者和需要服務的機構跟個人的資訊在這個網站上做一個公開的自由匹配。我太過激動,以至於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以往,我給雲南的小學生寄送衣物時,我想在甘肅農村建立小雜糧加工基地時遇到的那些挫敗和打擊,都是因為沒有這樣一個平臺。而“野心勃勃”的我一直夢想可以做些什麼,(不僅是我個人投身在公益事業,也可以建立一種體制或者機制來協助更多有善心的人投身進來,或者降低大家做公益的難度和門檻,讓更多只有想法的人有一個簡單的開始),卻苦於自己人微言輕一直沒有建樹。
今天,我突然發現原來有這麼一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實現我以往的所有想法。而我以往在公益上的經歷和思考似乎也是為了最終去建設這個平臺而準備的。叫我如何不激動。回來後,我已與部分同學討論,計畫著在大陸建立這樣的平臺。我們積極籌畫著這一汪若水也流淌到大陸需要的每個角落。
詳見全文: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