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快2歲的琪琪常讓媽媽感到頭痛,大約從半年前開始,琪琪就出現不聽話、容易發脾氣或反抗,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尤其是吃飯的時候特別明顯,媽媽擔心會不會因而影響琪琪對營養的攝取及生長發育。您家中的寶貝是否也有類似的情形呢?
是的,寶寶在滿週歲之後即進入另一個成長階段,就是1~3歲的幼兒期,又稱學齡前期,一般來說像琪琪這樣的狀況常發生在1歲半到2歲之間,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他們最常用哭鬧攻勢表達情緒,爸媽們,在你們瞭解箇中的原因後就不會認為他們是在無理取鬧了吧!
幼兒期寶貝有哪些特質?
進入幼兒期後的寶寶生長速度開始變緩,不如嬰兒期快,這個階段是小朋友各種器官趨於成熟的關鍵期,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也開始改變。在滿週歲前的嬰兒期,大部分是由母親或保姆照顧,到了幼兒期,與父親及其他家中成員的接觸機會增加,再加上進入托兒所或幼稚園,使得他們對社會認知的發展將會比身體的成長要顯著得多。
開始學步後,幼兒期的活動量會增加,對四周圍充滿好奇,喜歡爬來爬去,東摸西抓,經常隨手把東西放入口中,但是因為他們的器官尚未完全成熟,抵抗力較弱,比較容易生病;常常玩得太開心而忘了進食,開始對食物有明顯的好惡之分,特別愛好甜食,為人父母者更要注意均衡營養的攝取,如果一味地迎合他們的喜好,日後就麻煩大了!
讓頭好壯壯的營養素
兒童成長的三大營養素是蛋白質、醣類及脂肪,四歲以前是兒童體力及大腦快速成長的重要時期,他們格外需要豐富的營養並建立新的飲食習慣。到了幼兒期階段,孩子即可以攝食任何種類的食物,如果每天能均衡攝取衛生署公佈的六大類食物(表一),即五穀根莖類、奶類、肉魚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應該可以獲得均衡的營養。
- 蛋白質
- 醣類(碳水化合物)
- 脂肪
- 維生素B群
【幼兒期每日飲食指南】
年 齡
食 物 |
1~3歲
|
|
奶類 |
2杯(每杯240cc)
|
|
蛋 |
1個
|
|
豆類(豆腐) |
1/3塊
|
|
魚 |
1/3兩
|
|
肉 |
1/3兩
|
|
五穀(米飯) |
1~1.5碗
|
|
油脂 |
1湯匙
|
|
蔬菜 | 深綠色或深黃紅色 |
1兩
|
其他 |
1兩
|
|
水果 |
1/3~1個
|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成長只有一次 掌握飲食對策
根據美國的一項醫學研究顯示,從2歲起給孩子多樣化且均衡的食物,長大後他們的智力及學業成績相對的比食物種類單調的孩子還要傑出、優異,但如果能在8歲時改進,他們的成績還是可以顯著地改善。最好的做法是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幼兒期的飲食供給原則是以清淡、自然、爽口的烹調方式為主,大多數的幼兒不喜歡味道太重、太濃的食物,即使他們不喜歡吃也不必強迫,這樣只會帶來反效果。您可以設法改變食物的形狀,煮的時候應該注意顏色的調配,做一些變化來移轉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形狀大小可以切丁或條狀,份量不要太多,以手拿或一口就可以入口為宜,口感質地以鬆軟者佳。以下是一般建議的飲食策略須知:
●每天的營養素應平均分配於三餐,點心可用來補充營養素及熱量,食物的質須優於量。
●一天喝二杯牛奶類,供給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群;豆漿亦可提供蛋白質。
●一天一個蛋,可以獲得蛋白質、鐵質、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
●1~3歲的幼兒一天需要肉、魚、豆腐共1兩,以提供蛋白質、維生素B群等。
●深綠色及深黃紅色蔬菜的維生素A、C及鐵質含量都比淺色蔬菜高,每天至少應該吃一兩。
●補充動物肝臟可提供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
●三餐盡量在餐桌上吃,訓練幼兒學習用匙、筷自己進食,自己吃不完時再餵,食物要容易取食。
除了三餐之外,可以提供1~2次的點心來補充熱量及營養素,安排的時間約在飯前二小時,份量則以不影響正餐的食慾為原則。點心的種類避免選擇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包括薯條、洋芋片、炸雞、奶昔、糖果、巧克力、夾心餅乾、 汽水和可樂等,都不適合當做幼兒的點心,最好選擇新鮮蔬菜水果或不含糖的乳製品為材料。
【幼兒期容易發生的營養問題】
營養問題 | 應補充的營養素 |
偏食、胃口不佳 | 蛋白質、醣類、維生素、礦物質 |
視力保健 | 維生素A |
骨骼及牙齒保健 | 鈣質、維生素D |
貧血 | 蛋白質、鐵質 |
腦部發育 | EPA、D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