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站在未來的入口張望,「找路」成了眼前最大的難關,政大教授陳文玲開設「未來學」,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的人生典型與視野。 

文/周皇君 

天下雜誌 

 教室燈光微暗,講台上拿著麥克風的是一位廣告系大四學生。投影機放出來的畫面列著幾堂課程名稱,女孩旁白解說道,「這是我下個月去日本將會翹掉的課……。」下一張,「這是我為了籌旅費打算賣掉的收藏……。」 

 標準作業程序SOP一應俱全的「學期中翹課去旅行企劃書」,台下反應熱絡,其中一位坐在前排、短髮加T-shirt牛仔褲打扮,笑得很大聲的,就是這堂課的授課教授陳文玲。 

 這堂課的名稱很長,叫做「未來世界專題──創意文化在台灣」,陳文玲叫它「未來學」,是她新學期的新實驗。 

 翹一堂課也就算了,還連續缺席好幾天?普通老師聽了會皺眉的事,陳文玲卻開心地把學生找來課上做一個小演講。 

 因為這並非不負責任的「逃學」。女孩想趁著明年畢業開始工作前,好好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氣,決心去日本聽摯愛歌手的演唱會;旅費自己籌,基於損害控制,亦將會錯過的課先整理出大概的教學內容及回國後補救辦法。她知道自己會失去什麼、獲得什麼:現在不去,等自己變成三、 四十歲的大人了,鎮日為工作忙得團團轉時,鐵定後悔。 

 並非鼓勵翹課,陳文玲是想告訴學生,只要知道自己的方向、且能為自己負責,任何夢想都可以放膽去追。 

 在政大廣告系教了十六年,陳文玲發現學生愈來愈憂鬱;長一輩的可能無法理解,活在衣食無虞的年代、資源比從前豐富太多,為什麼還要憂鬱? 

 因為看不見前方的路。

站在未來的入口張望

 相較於從前,這一代年輕人不再只有當初「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那條唯一的發達路,可能性彷彿是無限的。 

 但看似自由,學校及社會仍充滿著無形的框框。父母雖說「你可以做你想做的,」其實彼此都明白,永遠有一百種工作比另一百種好。 

 年輕人站在未來的入口張望,選擇好像很多,卻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找路」成了橫亙眼前最大的難關。 

 困惑與不滿的情緒開始找出口。有人變得KUSO,用搞笑表達心聲;有的選擇在網路上發洩,像BBS的恨版;有的則選擇挑釁,例如前年媒體曾報導的,學生未經許可擅自在政大校園裡塗鴉的事件。 

 「這些都是能量,」陳文玲眼睛發亮,「就像我上恨版看見那些文字,塗鴉事件開始時,我有點高興,覺得裡面是有活力的,」她希望這些活力可以繼續呼吸、繼續成長,或許就能在探索與碰撞中,逐漸看清自己未來的模樣。 

 那麼,在年輕人找路的旅途中,教育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從自己的經驗裡,陳文玲領悟到無論作學問或創意創作,處於「當下」的狀態最重要,耽溺於過去或未來都是妨礙。 

 所以她鼓勵學生活在當下。放下對未來的焦慮,就能看見自己正擁有的資源與限制。 

 全球化讓競爭壓力倍增,卻也讓社會變得多元。陳文玲想,如果大學可以創造一種環境,提供體驗、而不只有知識,注重感受、而非只設定目標,或許能幫上忙。 

 「未來學」這門課於是誕生。 

 她找了許多有趣的人來跟學生聊他們的人生,例如提倡公益旅行的褚士瑩、回到花蓮故鄉經營民宿的廣告系畢業生溫建文。講者們的共同點在於,雖然從事的工作不一定是本科系傳統認定的「好」出路,但熱情與創意卻能夠帶著他們找到另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 

 陳文玲還覺得,認識、親近腳底下這塊土地也是「找路」的旅程中重要的課題。因為認識所來處、建立起與生養自己的土地的連結,就能讓內心更堅強,不管未來將在世界舞台的哪個角落奮鬥,都不會有失根的感受。 

 所以她也安排了三個週末帶學生到宜蘭向碩士農夫賴青松學習有機米耕種。雖然是粗淺的體驗,多少能讓學生感受到,早被商業社會所遺忘的那份人與大自然最單純、和諧的共生關係。 

 不過陳文玲的目的不僅僅是體驗,她還想讓學生看見實際的產業面貌:除了介紹種植有機作物的人,同時也請由銀行員轉業做行銷有機作物的黃火盛來講課,從市場機制、利基、通路等商業角度看樂活事業。 

 這些都是陳文玲希望幫學生「找路」的方法。 

 帶進學術殿堂外的資源,讓學生看到不同的人生典型與視野,進而創造出自己的成功;並非只有進大公司、拿高薪才是「成功」,未來的工作有許多可能的樣貌,只要有熱情、有創意,也能運用所學,在嚮往的產業找到適合發揮的位置。 

把決定出路的權利還給學生

 她並不期待能馬上從「無路」變成「有路」,但是她要把決定出路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為自己負責。 

 傳統的老師習慣直接幫學生指路。陳文玲也曾覺得自己是個很會看學生的老師,動輒就說依你的個性跟能力適合做哪些哪些的,現在學生來找她商量未來時,她得提醒自己別多嘴。 

 或許花得時間久一點,但她相信,自己找到的答案,會比別人給的更深刻。 

 陳文玲說話的時候多半帶著笑容,笑容裡有一份溫暖的真誠,她總是用真誠對待每個學生。分數常常給完就忘了,但她卻清楚記得每個學生的模樣。 

 看著學生到大四時漸漸有了自己的樣子,就像看見照顧的花園裡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每一朵都美得很有姿態,讓陳文玲覺得,當老師真是一件幸福的差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045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