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回到起點,心會告訴你路在哪裡

多數人對鄧惠文的印象是:「她是個精神科醫師。」

  鄧惠文可不這樣認為:「我不是一個精神科醫生,我是我自己。」

  對她來說,「精神科醫師」只是工作,因為沒有一個角色,能含括生命與生活的全部。

  「我滿喜歡用『修行』兩個字,對我來說,修行不只在專業方面,也在每一天的生活裡」,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鄧惠文卻常順應本心,追求心靈的修煉與安適;當迷惘與軟弱時,她會回頭問自己的初衷;她分享著:「每個人都有本心與自性,人常繞了遠路忘記起點,請放下所有,回到起點,心會告訴你路在哪裡?」

  這樣的生命態度,也許與生俱來,也許是百轉千折後的開朗,那麼,有沒有一個對象,是帶領她看見生命可以更美的風光?

  「生命經歷給我成長,不過,影響我最大的是外婆」,從小出生於單親家庭,鄧惠文由外婆一手帶大,她的外婆,30歲就遭遇先生因空襲離世,獨立養活5個小孩,是那個年代典型的堅強女性,不過,不同的是「她從沒有埋怨過苦,不問上天為何對她如此?

  她只問自己可以做什麼賺錢,如何教小孩,才能彌補沒有父親的缺憾?」後來2個女兒婚姻也不幸福,外婆還幫忙撫養小孩,雖然日子過得辛苦,她還每天看書報學中文,「每天回家,她還會對我們分析日間所聽所聞給我們聽,還告訴我們她的想法。」鄧惠文回憶說起那充滿人生智慧的外婆。

  也因為從小受外婆的影響,鄧惠文很小就忘記什麼是抱怨,「她還告訴我們,人生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以感情為例,外婆常鼓勵她們,「要找個心靈相通的人,不要像現在女孩子只想嫁入豪門。」如果因為窮,只想追求錢,「那是沒有遵從自己的本心,麻痺了自己的感官,你喜歡什麼是有直覺的,智慧在心裡。」鄧惠文轉述外婆的話。

  平常,為了儲備好自己的能量水庫,鄧惠文常接觸很多正面能量的事情;她也保持每天寫日記與文章,以觀察自己的情緒;也常在每天一大早起來,看自己的臉,「你知道嗎?每天睡醒,臉已經告訴你今天的情緒了,像今天我臉比較腫,我知道今天會比較浮躁,我就告訴自己要調整,在化妝的同時,我也在準備自己的情緒,」她說。

  當一個精神科醫師,常常面對許多擁有負面情緒的個案,鄧惠文總是做好準備,準備好一顆強健與豐沛的心靈,讓自己有能量可以給予,「如果只是把心理學讀好,沒有自己的思考與修行,你給病人的只是頭病醫頭,腳病醫腳,是沒有辦法打動人心的,」她說。

  面對個案拋給她,個人的生命困境與盲點該怎麼辦呢?「想找出口?出口在哪裡?就在你進來的那扇門,就在你的記憶裡,只是曲折千轉,你忘了回去的路」鄧惠文總是這樣提醒個案。

  「強健你的心靈,儲備好你的能量水庫,歡喜地接受生命給你的考驗吧!」她勉勵著所有人,也提點自己。

  「如果我是精神科醫師,我就會妥協醫院不合理的對待病人;我不只是精神科醫師,我就可以放手,堅持做一個好醫師的初衷」,這些都是鄧惠文。

  她不只是精神科醫生,她也是她自己。

現任:精神科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師/台灣女人連線顧問
她的心靈導師:外婆與本心

分享:強健你的心靈,儲備好你的能量水庫,歡喜地接受生命給你的考驗! 

文章來源:
禪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045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