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傳統,才有未來的創意
問:杉浦先生做設計之前,好像都要做很多的研究,你如何把這些高深的學問,融入設計?
  答:就像人體有正面、背面。對現代人來說,我們的正面、也就是光線來源,已經變成電腦螢幕,我們每天看著電腦螢幕來思考今天要做什麼,象徵我們的未來就在這電腦螢幕中,電視也是同樣的道理,從其中可以聽到最新的新聞、歌曲等。

  我們人都是朝正面、向著光源前進,我們的正面與光有呼應,因此人往往只重視「正面」。

  但是電腦發達不過這15年的事情,電視發達也不過40年,也就是我們的正面吸收的資訊都只限於近30~40年而已。

  但人不只有正面,還有背面。背面代表歷史、文化與傳統,乃至於我們這整個人。

  以中國為例,就是5000多年前,甚至更早的傳統,才造就了現在的中國。你們現在寫的繁體字,是3500年前就發明的,3500年的歷史跟50年歷史到底哪一個比較重要?我們背面的背包(歷史、傳統)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但我們經常渾然不知它的重要性。

  組成人的DNA,就是放在背包中的東西組成的,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這些文化、傳統,而非只有電腦裡的世界、資訊組成的。做為一個正常的人,正面與背面都很重要,兩個能融合在一起才是正常的人。

  我做的設計就是面向未來,但也背負著深厚的傳統,我希望融合兩者。

問:可不可以舉一、兩個例子,你如何融合未來與傳統?
  答:我全部的設計都考慮這樣的融合。例如造型物雜誌——《遊》月刊有一期的主題就是「相似律」,裡面內容舉出許多相似、但一般不會被查覺的東西,例如很多動物背後都有尾巴。人的臉與人的身體攤開看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另外一個例子是,人類的指紋和地圖上的等高線也是很相似的。

  為了符合「相似律」主題,我在這一期的封面上設計了許多看似「遊」的字,都是錯的,正確的「遊」字只有一個。

  我做的這個東西是「喃語的」設計,像小孩子喃喃自語地說話。我這只是從我的背包中,取出一個元素來用。

模糊渾沌,是東方美學所在
問:你做多久設計師多久後,才發現背後傳統文化這些東西很珍貴,開始大量運用?
  答:隨著年紀的增長,這些東西慢慢增加,重要轉捩點是在德國教書時那幾年。

  德國學生經常會要老師下評語,指導說這個作品好或不好。但要我說作品好或不好是很困難的事情,我認為不那麼好的作品中也有有趣的元素,加以琢磨就會變成好作品,所謂好的作品裡面也有不成熟的地方。

  在德國我也體會到,東、西方哲學與美學有根本的不同。在西方就是單純的二分法,只有yes或no、0或1,電腦的程式發明就是奠基在0或1的基礎上。但我是東方人,在這種yes和no、二分法中間的模糊渾沌地帶,恰巧就是東方美學的精神所在。

 


 

在德國面對這麼多優秀的學生之後,才覺得自己流的是東方人的血液,開始認真追求東方文化。從德國回日本後,就認真研究日本傳統文化,而日本是佛教國家,佛教又根源於印度,因此又去研究印度文化。日本文化也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很深,因此在這些研究、追尋中,才慢慢造就了現在的杉浦康平。

問:融合了東方文化後,你覺得自己的設計有什麼比較重要的特色?
  答:我的設計中是必須要有生命的。我設計的封面希望所放進的各種元素都是活的、有故事的。

  現在所謂的摩登設計,在我看起來就像是工廠大量生產出來的,比較沒有生命力。封面設計是要讓你進入書裡的內容,而不只是吸引你而已。

  但是我的封面設計有時候可以令人彷彿聽到音樂、聞到香氣。《銀花季刊》的設計是讓你讀進去,而不只是看到。例如1971年的秋季號,主題是介紹「備前」這地方製作榻榻米的過程。封面上的文字幾乎都是「備前」的方言,只有刊物名稱是用標準語寫成。這些設計在現在看來,也還沒有退流行。

  我的作品盡量要讓人感受到聲音、空氣。西方是比較視覺的,但東方就不只這樣,是五感的。看到我的海報或設計,很多人常常反應好像可以聽到音樂、金屬的聲音。連香味都能聞到。甚至可以看到歷史、空氣在其中流動。

  我像拾荒老人一樣在撿東西,但撿的不是垃圾,而是傳統東方歷史文化的寶貝。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045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