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天要回台灣,有什麼航班嗎?」他對螢幕「說」著,「你要早上、中午、下午還是晚上?」電腦問。

「我人在MIT,大概明天下午五點以後從這裡趕到機場來得及的,」電腦螢幕沒幾秒鐘就啪啪啪地列出一串航班,還不忘提醒一聲,「頭一班比較趕,如果交通繁忙,可以選擇下一班。」

鄭崇華驚訝之餘,還不忘低頭找,是不是有人躲在底下操作電腦。因為「即使是一個人,回答也不會週到到如此。」

接著,鄭崇華還順便向電腦問了台灣的天氣。

二○○○年到二○○五年,台達電就加入旨在研發出讓「科技就像呼吸氧氣」一樣自然的電腦系統的「活氧計畫」,參與其中讓鄭崇華最驚喜的「語音辨識系統」的研究。

「活氧計畫」結合了MIT最大的人工智慧與電腦科學實驗室裡的三分之二教授,參與的企業是全球六家重量級的企業,包括諾基亞、飛利浦、惠普、日本的NTT,還有台灣的台達電及宏碁。

加入活氧計畫,由硬跨軟

和MIT合作,台達電從硬體,跨入了軟體服務領域,開拓一項完全不同於傳統台達電熟悉的技術及市場。

現在,台灣大哥大或遠傳整套語音辨識系統都來自台達電。

例如台灣大哥大「音樂達人」服務,不用複雜的階層式選單或輸入簡碼,只要對著話筒說出歌名,就能輕鬆選取,而且有別於傳統語音系統,台達電這套系統能同時辨識超過五十萬個字彙組成的複雜語句。

目前台達電仍持續研發提高語音辨識的精確度到九九‧九九%,以打進對辨識程度更要求的信用卡公司。

在二○○四年才啟用,歪歪扭扭找不到垂直牆面的MIT Stata Center裡,台達電的研究團隊有自己的一小間研究室。在這小小的房間,台達電和MIT還持續不斷在進行更尖端更前瞻的未來研究,包括網路及影像相關的技術。
空間轉到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這裡有著美國最大的電力電子系統中心VPEC(Virginia Power Electronics Center),這是由美國五所大學及近百個國際型企業參與的國家科學基金工程研究中心。

台達電能賣進美國空軍及太空總署NASA,能廣泛應用在航太工業、又輕又小的電源供應器,就是和這中心合作研發,將非常尖端科技運用到商業化的成果。

同時有超過一百個合作計畫

事實上,美國柏克萊大學、台灣的台大、清大、成大、中央等大學,都是台達電技術研發的夥伴。現階段,台達電和全球的研究機構同時有超過一百個合作計畫在進行。其中,不算各個事業群的合作計畫,光是台達電的研發中心,就和十五個國內外大學合作,包含第三代的太陽能、醫療電子、燃料電池等未來最熱門的技術領域,都是合作研發的重點。

去年合併營收突破一千億的台達電,不靠購併,而是有機成長,三十六年來的年複平均成長率高達四○%。加上近幾年集團觸角及版圖快速擴大,例如跨入太陽能,和工研院的團隊共同成立旺能光電等,全都是台達電積極向外尋求研發合作的成果。

開放合作,就是台達電的business model。

開放合作,最好的經營模式

一切源於鄭崇華對技術的狂熱及好學。「我們在正式有研發長以前,鄭先生就是研發長,」台達電執行長海英俊笑說,因為鄭崇華過去總是自己帶頭四處找技術或合作的機會。

早在二十多年前,鄭崇華每天腦裡打轉的問題就是,「如果只是靠自己的工程師,閉著門做,產品如何在達到國際的水準?如何符合市場需求?」

想了半天,鄭崇華決定打開企業習以為常的研發封閉大門,走訪全美國重要大學。也才因此認識了VPEC的創始人及負責人李澤元博士,開始長達近二十年的合作。

也因為鄭崇華擔任董事長的時代基金會,才得以遇到MIT電腦實驗室、從事語音辨識的舒維都教授。

台達電的合作方式,就是和各研究單位保持緊密的互動關係,確保盡量不會遺漏任何前瞻、重要的研究方向及技術。

例如台達電就是MIT及VPEC的長期會員。

和MIT互動最頻繁的台達電研發中心人機介面研發部資深經理沈家麟說,每一年,MIT會將包括人工智慧與電腦科學實驗室、史隆管理學院、media lab等重要單位今年要進行的project,只要是會員,就能參加說明會,跟上每一波最新的發展趨勢。
而和VPEC將近二十年的合作,台達電甚至已經是他們的最高級會員,不只是在VPEC裡開發的許多新科技,會員都可以再透過企業內部的研發,變為自己的技術。最高級的會員甚至可以免費使用VPEC裡所有的智慧財產權。

「很多會員其實不是很積極,他們的工程師會去看你的技術,會嚐試用你的技術,但真正把資源包括人力放進來跟你一起合作開發技術,甚至合作將未經驗證的科技(unproven technology)發展成商業產品的,台達的commitment最強,比美國的公司強,」李澤元說。

Commitment最強,是因為早在一九八八年,鄭崇華參觀完VPEC後就決定加入會員,因為會員可以派工程師到實驗室裡和VPEC裡的一流人才一起做研究,在當時,VPEC的會員裡都是歐美日的大公司,例如AT&T、日本TDK、三菱、豐田等,沒有台灣的企業,更何況是當時營收才三十億左右的小公司。

甚至為了合作更密切,解決地理距離遙遠的障礙,一九八八年十月參觀完,隔年一月鄭崇華就在維吉尼亞理工學院附近建立一個實驗室。「好快的速度,我好驚訝,」李澤元想起當年鄭崇華的積極及效率,不禁哈哈大笑。

掌握機會 活用資源

另外,更重要的,透過鄭崇華私人及台達電基金會對各學校教育的捐獻,台達電也因此能得知國內重要大學的相關研究計畫及資源,而有合作的機會。

在大型深入,需要動用教授及研究生的合作計畫外,台達電還相當靈活運用各外部研發單位的資源。

中央大學紅磚砌成、外表舊舊的光學研究中心裡,有個很高科技、昂貴的縮小版無塵室,裡面每個人穿著無塵服從頭包到腳,他們不都全是學生,其中,還摻雜了幾個台達電的員工。

和中央的十四個合作計畫中,這個計畫最單純,台達電只是借用中央大學的硬體設備,來印證台達電初期研發的LED技術及專利。

為了更密切的整合內部資源,及更快速的連結外在資訊,台達電也新增了專職人員。

二○○三年,設立墨西哥廠、當過廠長、業務等工作的蔡榮騰剛從日本調回來,鄭崇華就成立企業開發部門,要他負責。

一方面是補足事業群因為獨立採購及做生意的方式,常常錯失很多商機的遺憾。例如長期和台達電採購電源供應器及風扇的客戶,卻不知道台達電有網路產品及視訊產品也符合他們的需要,這時蔡榮騰就要適時的牽線。

另外,蔡榮騰更重要的工作,還有到處看。

他常常參加研究單位如工研院、中山科學院、各大學的邀請,或客戶舉辦的外部活動,很容易接觸到最新的動態訊息,例如正在研發的計畫、新開發的原材料,甚至是有很好的技術有意移轉或授權。蔡榮騰就會立刻整理訊息並通知相關的事業部,「就是就力使力。」
例如幾年前,台達電初期開始研發燃料電池,同時間,某個美國大客戶已經研發到一定程度,透過蔡榮騰,台達電得知客戶有意移轉技術,或是找夥伴合資成立公司共同開發燃料電池。

「我也不懂什麼叫燃料電池,只是把這訊息帶回來,再找技術長,他指定專業的人評估技術,初期要投多少資金等等,」蔡榮騰說。只是這個案子評估最後並沒有進行,因為在這之前,台達電已經和中山科學研究院有合作計畫了。

個人專利超過一百項,一生都投注在研發,今年才接下台達電技術長的梁榮昌,對於台灣R&D的能力,形容的很貼切。他認為,「台灣企業通常的是小r大D,」台灣做研究很少,能力及心力多集中在開發,也就是技術導入到產品化到製造。而前面基礎又耗時的研究,「就盡量從外面,和國內外學校合作。」

台達電就是在超競爭、追求速度的時代裡,擅用合作力量的最好例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045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