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沃茲尼克並非iPhone、iPod的設計者,但他卻是第一部彩色個人電腦「蘋果二號」的發明人。他的發明,讓蘋果成為史上第一家銷售百萬台電腦的公司,迫使IBM的PC問市,掀開了PC產業的第一章。美國《BusinessWeek》讚譽他是「將電腦帶入家庭的傳奇人物」。

被稱為天才工程師的沃茲尼克,其實是大企業的逃兵。他曾兩度逃離人人稱羨的大企業。二十一年前,沃茲尼克離開惠普創辦蘋果。十年前,他又離開蘋果,轉而創辦設計萬用遙控器的公司。兩次,都肇因於大企業內部工程師與經理人的階級對立。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預言,後資本主義社會將產生「知識人」(intellectual)與「經理人」(manager)的對立。知識人著重知識與理念,經理人看重人際與工作。沃茲尼克的生涯中,知識人對抗經理人,一直是他生命不變的主題曲。

對根植工程師文化的台灣科技業而言,沃茲尼克的故事,在科技們耳邊敲響一記警鐘:如何避免經理人和工程師的衝突?大企業如何為優秀工程師創造舞台?

當沃茲尼克還是惠普工程師時,無數的夜晚,他下班回家以義大利麵裹腹,馬上再開五分鐘車子回惠普,獨自在辦公室裡組裝電腦、焊線路、寫程式,直到深夜。當他向惠普管理階層提議製造個人電腦時,他卻連續吃了五次閉門羹。「直到今天,我仍認為惠普沒有讓我參與電腦專案,實在是大錯特錯。我對惠普是如此忠心耿耿,我原本想在那工作一輩子的,」沃茲尼克在自傳《iWoz》中直言。

蘋果草創期間,讓蘋果虧損十億美元的「蘋果三號」,也使沃茲尼克再度在工程師與管理者之間,劃清楚河漢界。「人生中有『我們』,也有『他們』,『他們』代表行政管理當局與權威,」沃茲尼克在書中寫道,「有時候,他們會站在錯的一方,而我們才是對的一方。」
為什麼工程天才,無法為企業所用?企業該怎麼做,才能讓麾下成千上萬的研發大軍,孵育創新?以下是《天下雜誌》專訪沃茲尼克,暢談創新之道:

問:為什麼你相信創新來自小公司,而非大企業?

答:往往,我們回頭看歷史,才發現,天呀,那時候真是一個時代的轉捩點。但是,當時很多電腦公司不認為個人電腦有商業價值。我們才不管有沒有商業價值,我們只是一個小公司,所以我們就放手一搏、做我們想做的產品。我們一頭栽進去了,過了一段時間,忽然,人人都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編按:指一九七七年推出的蘋果二號),這就是未來。

當我設計蘋果二號時,我還在惠普上班,我向惠普提議了五次發展蘋果二號,但五次我都被拒於門外。不過就算他們想做,也是用錯誤的方式做,因為這是一個大公司,有自己的傳統和規則,產品必須有一致的外觀,無法徹底不同。但是蘋果二號,世界第一部彩色電腦,外觀必須徹底不同,讓人們感到好玩,惠普不會讓人感到好玩。

問:大企業應該做什麼改變,孕育更多創新?

答:公司的領導人必須對基層員工敞開心胸,尤其多聽聽工程師的心聲,即使他們的點子很彆腳,還是跟他們當朋友。不要只向一小撮管理階層諮詢下一個旗艦產品是什麼。讓工程師更有參與感,讓他們覺得他們是產品的幕後功臣。

問:你如何看待工程師和管理者之間的衝突?

答:我希望避免。在惠普,工程師常常有點子,行銷人員卻常會取消我們的計劃,許多決定都是政治的,但工程師不搞政治。工程師常常將自己放在和公司對立的位置,「我們」對抗「公司其他人」。當我設計蘋果二號,我是完全獨立自主,沒有人告訴我應該如何做,根本沒有管理階層參與這一回事。大公司裡的工程師,無可避免都要做很多報告、符合公司工作流程,這就壓縮了許多創意空間。在體制內企業可以做的,是辨認出少數發明家型的工程師、藝術型的工程師,讓他們成立特別小組,供給資金,放手讓他們去嘗試嶄新的想法、嶄新的產品。

問:你的創意催生了PC產業。關於創意,你領悟到什麼?

答:創意有不同的層次。就拿工程師和發明家來說,工程師與發明家之間是有所區別的。發明家常常獨自工作,埋首實驗室,天馬行空,鑽研自己的奇想,最好不要有人插手。他們通常沒有龐大資金挹注。
工程師通常都在企業的藩籬內,他們得負責目標明確、為公司賺取利潤的產品。在作計劃之前,工程師直接反應就是「how」,我怎麼做?要花多久時間?但做為一個發明家,我最先想到的是「what」,我想要做出什麼以前沒有的東西,然後再摸索方法。


真正的創新科技來自小公司

問:科技日新月異,你如何辨認、選擇最關鍵的新技術?

答:今日的科技產品十分複雜,可以很輕易將不同的裝置放到一個產品上,比如說MP3播放器、照相、GPS、基本電腦功能,很多不同的大公司都專研各自的專業、開發各自的技術,但最後這些技術會被整合到一個產品上。在切割步驟、高度分工的環境裡,要辨認下一個關鍵科技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即使你掌握了自己的專業,你對產品卻沒有一個想像,不知道自己所開發出來的功能最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因此,我認為,真正創新的科技會來自小公司。蘋果初創時,我們只有一小撮人、少許的資金,我們傾全力開發當時沒人看好的產品,人人親力親為,我們自己倒垃圾、接電話、買零件、設計電路、寫程式,我們全部自己來。當你自己一人完成所有的步驟,每一塊拼圖都拼在一起時,完整的想法就會浮現。這種「完整性」,是卓越產品的誕生地。

公司還是得掌控一切,你可以讓二十個工程師進行不同的產品開發,這就是管理。管理者不是在自己的工作管理表上打勾勾就完事了,他必須確保所有工作進行順暢。管理者必須有兩個頭腦:管理者的頭腦,知道這個計劃該怎麼進行,以及使用者的頭腦,知道這個使用情境對消費者有什麼意義。管理者必須可以在管理者、使用者的頭腦之間,隨時切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045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